嗨,早!
在文章開始之前,想先請大家撥空幫個忙。
我常覺得台灣有很多熟悉 Web3 的專家與創業者,關心區塊鏈發展的人數也不少,但在國際上卻不常被注意到。正好最近以太坊社群正在討論下一屆的開發者大會(Devcon)要到哪個城市舉辦,這是一年一度的區塊鏈盛事也是提升台灣在 Web3 能見度的大好機會。
因此在文章開始之前,想邀請大家動動手指到這則貼文底下留言,以實際行動支持以太坊開發者大會 Devcon 7 明年移師台北舉辦!進入正題。
近期最眾所矚目的事件,莫過於 Aptos 區塊鏈上線。喔不對,是 Aptos 區塊鏈的 APT 代幣空投。
幣圈老屁股都知道每逢新的區塊鏈上線,普遍會伴隨新一波的代幣空投1。這不是偶然。一方面 Aptos 區塊鏈可以藉此獲得媒體曝光,而當開發團隊將 APT 代幣送到潛在使用者手上,還能鼓勵人們參與全新的 Aptos 生態系。
Aptos 區塊鏈之所以受到社群高度矚目,得歸功於它特殊的「家世背景」與豪華的投資陣容。可惜媒體報導普遍停留在 Aptos Labs 不缺錢,卻沒能深入討論 Aptos 區塊鏈的最大亮點 —— Move 程式語言。這篇文章從 Aptos 區塊鏈的起源開始,討論 Move 程式語言的創新,以及目前生態系發展到哪裡?
臉書系公鏈
2019 年 6 月,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宣佈將推出區塊鏈計畫 Libra。轟動一時。
當時野心勃勃的臉書不僅承諾將發行 Libra 穩定幣2,就連底層的區塊鏈都要自己從頭打造。對技術熟悉的人肯定還知道,臉書甚至為此重新發明一套名為 Move 的程式語言,為的就是改善開發者在撰寫智慧合約時常會碰到的效率、安全問題。工程浩大。
只是後來 Libra 跌跌撞撞。不僅受到美國政府極力阻止,最初的合作夥伴也紛紛跳出來劃清界線。即便 Libra 改名為 Diem 並撤換執行長,仍然無法緩解各界的擔憂。最終,臉書這項 Web3 計畫在 2022 年 1 月底畫下句點,宣佈解散團隊、變賣資產。
美國政府反對的是臉書的 Web3 計畫,而不是 Web3 技術本身。那些被解散的團隊成員們也不甘心自己過去 3 年的努力成果就這樣付諸東流,紛紛出來成立自己的公司,基於原本的技術打造全新區塊鏈。
Aptos 就是目前第一個正式上線的「臉書系」區塊鏈,目標是打造最安全、最有效率的第一層區塊鏈。根據 Aptos 在今年 2 月的部落格貼文:
今天是 Aptos 的起源,但我們不是從零開始。我們是由 Diem 的初始開發者、研究人員和設計師共同組成,而 Diem 當初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打造的區塊鏈。
離開 Meta 之後,我們總算能夠將想法付諸實踐,摒棄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從頭建立一個全新的網路。Aptos 將建立在我們在過去 3 年中公開開發的技術之上,並使用當初為 Diem 開發的程式語言 Move。
自從 Vitalik Buterin 提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之後,幾乎每個新問世的區塊鏈都會宣稱自己有辦法打破。Aptos 的目標聽在大家耳裡可說是了無新意,但投資者倒是相當願意以真金白銀支持。
主導 Aptos 區塊鏈開發的公司 Aptos Labs 成立至今還不滿一年,就已經獲得許多知名創投(包括 a16z、Jump Crypto、FTX Venture 及幣安實驗室)的數億美元投資。在第一款產品都還沒問世的情況下,公司估值就已經高達 40 億美元。相當誇張。
但錢是聰明的。對技術不熟悉的人,常會將這誇張的估值歸咎於臉書的光環或是創投的不理性。但實際上創投們押注的重點不全然是 Aptos Labs 這家公司,Move 程式語言的創新可能才是最大關鍵。
Move 的創新
若要理解 Move 程式語言有什麼創新、為什麼值得這麼高的估值,就得從以太坊開始說起。
在以太坊問世之前,人們若想打造一款區塊鏈應用,還得先創造自己的獨立區塊鏈。舉例來說,2017 年有一款號稱可以顛覆整個音樂產業的區塊鏈應用「音樂幣」(Musicoin)。但音樂幣並不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應用,而是一條獨立的區塊鏈。
用手機來比喻,這相當於 Spotify 要開發手機 app 之前,還得先創造專屬的 Spotify 手機作業系統。但現在大家都知道,更好的做法是 Spotify 只要在 iOS 和 Android 作業系統開發 app 就好,不用自己「重新造輪胎」。
以太坊就希望能成為區塊鏈上的 iOS、Android 作業系統。因此,以太坊率先提出開發者們只要用 Solidity 這套程式語言,就能將應用建立在以太坊上,而不必獨立維護一條區塊鏈。這個想法在當時相當前衛,但如果從 2022 年回頭看,就會發現以太坊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如果說打造一款 app 像是在蓋房子,那麼程式語言相當於工程師手上的工具箱。如果工具本身設計得不夠直覺,即便是資深的工程師也可能會沒把螺絲鎖緊,或是被榔頭敲到手指。套用在實際軟體開發場景,就是工程師在編寫智慧合約的時候容易漏了一行邏輯,讓駭客趁虛而入。
在以太坊問世之前,全球的開發者都沒有以智慧合約處理加密貨幣的相關經驗,也就不知道實際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太坊的 Solidity 程式語言雖然讓熟悉 JavaScript 的開發者好上手,但經過這幾年的駭客洗禮,有越來越多軟體工程師發現,使用 Solidity 程式語言比較容易寫出有漏洞的智慧合約,因為它是用處理資訊(info)的邏輯來處理資產(asset)。
兩者的最大差異在於,資訊可以無限複製,但資產不能無中生有。舉最單純的資產轉移為例,如果以處理資訊的方式來描述小明轉帳 100 元給小華,記錄的方法就會是「從小明的帳戶扣掉 100 元,而小華的帳戶增加 100 元」。但如果是以處理資產的方式來描述同一件事,那麼記錄的方法應該是「這 100 元的擁有者從小明變成了小華」。
你看得出差異嗎?前者比較像是銀行在更新帳戶訊息,而後者比較像是實際的資產易手。萬一工程師忘了先將小明的帳戶扣掉 100 元,就直接替小華帳戶增加 100 元,就有資產無中生有的風險。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比喻,實際情況會複雜得多。
而 Move 就是專為「資產」而設計的程式語言,也會更貼近人們的真實生活經驗。雖然一般使用者完全不會感受到程式語言的差異,但只要開發者不容易出錯,就能減少智慧合約的漏洞,降低遭到駭客攻擊的頻率。最終大家可能會發現使用 Move 程式語言的區塊鏈好像比較不容易被駭。
說白了就是 Move 程式語言有防呆機制,可以降低工程師的犯錯率。這還只是 Move 程式語言的其中一項特色。隨著人們逐漸認識以程式碼處理資訊、資產的差異,未來也會越來越少開發者以處理資訊的程式語言來處理資產。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創投對 Aptos Labs 估值高達 40 億美元。只不過,再好的區塊鏈技術如果沒有搭配吸引人的應用,恐怕也只是曲高和寡。Aptos 區塊鏈上線不到一週,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媒體整理出豐富的 Aptos 生態系圖表。
缺乏明星應用
下圖是由 Aptos Station 整理的內容。光是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專案名稱,而且每個名字都不太認識,難免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大趨勢。這是製圖者想要刻意營造的情緒,版面當然是塞得越滿越好。
我通常只會先看類別。畢竟絕大多數專案才剛問世,真正的使用者恐怕不多,沒有經過時間考驗的應用風險也非常高,不會真的馬上把錢放進去。就圖中的分類來看,目前 Aptos 區塊鏈上的生態系和大家熟悉的以太坊、Solana 差不多,大致分為錢包、DeFi、NFT、遊戲與元宇宙應用。
如果將 Aptos 區塊鏈比喻成一座城市3,圖中的這些應用就像是學校、銀行或醫院這些基礎設施。雖然它們都是維持城市正常運作的必要存在,但相對於比較成熟的城市例如以太坊、BSC 或 Polygon 來說就看不出 Aptos 區塊鏈的特色在哪。
以太坊是 DeFi、NFT 的發源地,BSC、Polygon 提供的是類似功能但手續費更低的選擇,Solana 則是靠著 STEPN 一炮而紅4。而 Cosmos 是應用鏈(application-specific blockchain)的鼻祖5,那 Aptos 是什麼?
就像蘋果的 iPhone 發表會,宣佈完 A16 晶片是有史以來最快的處理器,還得要搭配遊戲、應用才能凸顯出處理器的厲害。現在 Aptos 雖然宣稱區塊鏈的處理速度可以高達每秒 13 萬筆交易,但還缺乏一款明星應用讓人們切身體會科技進步的美好。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發起回覆好棒棒,期待明年 devcon 在台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