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上週我在第 494 期文章1裡問大家,在 FTX 事件後的個人應對方式是什麼?投票結果在今天出爐。總共有 71 位會員參與投票,其中有將近 6 成的人在 FTX 事件後選擇把資產轉移到個人錢包,只有 14% 的人是將資產轉移到更可靠的交易所。
雖然這跟當初寫文章的假設不太一樣,但我很開心看到自己是錯的。代表區塊勢會員明顯比一般大眾更有風險意識!近期區塊鏈上的礦工手續費(gas fee)已經大幅下降,搬動資產的成本也比之前便宜許多。如果還在觀望的人,不妨趁這段時間重新檢視配置與風險。
另外,我想發起一項新調查。去年區塊勢出刊第 400 期文章的時候,曾經推出過以 400 美元成為終身會員的限時活動,並額外會贈送一款 POAP 當成是 Web3 證明。當時預計今年第 500 期出刊時,也要再舉辦一次以 500 美元成為終身會員的限時活動。但因為最近幣圈熊市,而且發生 FTX 慘案,讓我有點猶豫是否要在這個時間點舉辦。
所以想先來問問大家的意願,視投票結果再決定是否舉辦。
進入正題。
最近有勢友在 Discord 的 #明恩給你問 頻道提問,不同區塊鏈與 Layer 2 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係。我在那裡回了一大段文字,就不在這邊重複。但這讓我想到另一個相當常見的提問 —— 有這麼多以太坊的 Layer 2 陸續問世,使用者究竟該如何選擇?
如果你問我,我會優先選擇 Optimism。不僅手續費便宜、生態系豐富,更重要的是 Optimism 正在嘗試建立一套新機制,將未來賺得的收入以數位民主流程重新投入公共財發展。這是 Optimism 與其它以太坊 Layer 2 的最大不同。
這篇文章我會分別說明 Optimism 有哪些收入來源、他們如何以數位民主機制分配未來收入,以及區塊勢訂閱者為什麼未來有機會能領到額外的 OP 代幣空投?
Optimism 收入
什麼是 Optimism?我用下面這張圖簡單說明。
如果用收納棉被來比喻,Optimism 就像是一台真空壓縮機。原本人們都是直接把棉被塞到以太坊,雖然方便、直覺卻也相當佔空間。Optimism 則是把原本體積龐大的棉被抽成真空之後,再放入以太坊。如此一來,以太坊就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裡,塞入更多棉被。
在這個比喻中,「棉被」指的就是全球使用者送出的每筆交易。
既然 Optimism 會先收到人們送出的各種交易再放到以太坊,那麼它當然也就有權力決定交易發生的先後順序。交易發生的先後順序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張惠妹演唱會門票限量 1 萬張,但第一時間網路上就湧入 10 萬筆訂單,誰來決定先後順序就差很多。
類似的狀況也常在區塊鏈上演。只是鏈上的時間單位不是以秒計算,而是以區塊(block)計算。每一個區塊都可以容納數百筆到數千筆交易,如果現在區塊鏈上有一筆套利機會,只有第一個人可以套利成功,誰來決定第一名就很重要。之前區塊勢曾寫過 MEV(礦工可汲取價值2),討論的就是礦工如何透過排序交易來獲得潛在收益。
未來這些 MEV 收益會逐步轉移到像 Optimism 這樣的 Layer 2 手上,並成為日後 Optimism 最主要的穩定收入來源。
只不過 Optimism 的開發團隊並不打算將這些收入全部放進自己口袋,而是會將錢再次挹注到 Optimism 生態系,建設公共財。但要如何分配資金向來都是最棘手的難題,這也就是 Optimism 除了開發「真空壓縮機」之外,還成立 Optimism Collective 希望實現社群共治的主要原因。
以 OP 回饋訂閱者
根據 Optimism 介紹:
Web3 是人們通往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大門,那是一個由公民共有、共治的網路空間,我們有機會在那裡重新建立數位時代原生的協作方式。現在的網路空間繼承了物理世界的經濟規則,正在面臨嚴重的市場失靈問題。然而,網路空間是建立在資訊之上 ... 公共財對網路空間的發展至關重要。
Optimism Collective 是一種全新的數位民主機制,藉此推動去中心化生態系的發展。集體(collective)是由社群、企業和公民透過互惠互利的契約共同組成,遵守影響力 = 利潤的原則,也就是對集體產生正面影響的人應該以獲得利潤作為回報。這個原則將作為這個世界的北極星,創造一個更有生產力的經濟體。
公共財大家都能享受得到,卻沒什麼人願意付錢,例如維護公園整潔、降低犯罪率或者贊助優質媒體營運。
人人都希望有個乾淨的公園、治安良好的社會以及優質的新聞媒體,但個人贊助公共財通常無利可圖,而且沒出錢的人也還是可以「搭便車」。如果大家都在等別人出錢,公共財就會缺乏資金,無以為繼。
公民社群 g0v 就是一種公共財3,但出資贊助 g0v 對個人來說有什麼好處?恐怕是沒有。只是如果沒有 g0v,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口罩地圖」,面對假資訊的時候也沒有「真的假的」LINE bot 可以查證。要是沒有公共財,人們的生活品質就會大幅下降,但這又回到誰出錢的問題。
Web3 就像是個平行世界,同樣面臨沒人願意出資贊助公共財的問題。Optimism 站出來說,我們出錢。只不過,他們的解決方式並不是直接開放申請、撥款,也不是要出資贊助全世界的公共財。而是採取 RetroPGF 以事後追認成效的方式來資助 Optimism 生態系,並藉此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公共財發展。根據 Optimism 的介紹:
Optimism Collective 認為建設公共財應該是有利可圖的。「公民院」(Citizen House)會透過 RetroPGF 的模式為公共財提供資金,事後追認公共財的影響力比事前預測更容易。每一輪的 RetroPGF 都會獨立進行。最終的結果會是一組分數,並用這組分數來決定每個專案可以獲得多少資金挹注。
區塊勢曾介紹過 RetroPGF 的概念4,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本無利可圖的公共財變成一門可以投資獲利的「生意」。
RetroPGF 的運作方式是先開放提案,再由一群「委員」來衡量影響力,最終撥款給具有影響力的專案。下方就是 2023 年 1 月即將開啟的第二輪 RetroPGF 流程圖,分為提案、註冊和投票三個階段。這次 Optimism 提撥 1,000 萬顆 OP 代幣當成資金,由 90 位委員共同投票,按照得票比例決定哪些專案能獲得多少錢。
乍看之下,運作方式有點像是政府補助案。畢竟政府長期扮演資助公共財的角色,例如撥款贊助藝文活動。只不過 Optimism 委員們要看的不是精美的成果報告,而是衡量真實的影響力。當下對 Optimism 產生越大影響的公共財,就能獲得越多委員的青睞,進而拿到越多贊助資金。
以區塊勢自身為例,如果我幸運從 RetroPGF 拿到一筆 OP 代幣,就能以空投方式平均發還給區塊勢的每位訂閱會員。如果這筆 OP 代幣的金額比當初大家支付的訂閱費還多,那就算是大家「投資」獲利。未來可能就會吸引更多人搶著訂閱區塊勢,甚至變成是一種另類的投資選擇。這就解決了原本沒人願意資助公共財的問題。
即便區塊勢最終沒能獲得 OP 代幣分配,大家同樣能從區塊勢獲得文章、podcast 內容,也不算虧,而是贊助了公共財的發展。這就是 Optimism 想要以 RetroPGF 實現的「影響力 = 利潤」理念,進而將更多資金引入公共財「投資」。
但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馬上會想到各種問題。
集體智慧
最關鍵的問題是,誰是「委員」?畢竟掌握了委員會,就掌握了 RetroPGF 的資金分配,也就有自肥的嫌疑。
Optimism 為了設計這套數位民主機制,可說是煞費苦心。他們將「委員」分成兩個院,分別是代幣院(Token House)以及公民院(Citizen House),各自擁有不同權力。
代幣院的委員就是所有 OP 代幣的持有者,管理的是技術升級、通貨膨脹率以及財政撥款等工作。在代幣院裡,錢多就是票多,和大家熟悉的代幣治理模式非常相似。但決定誰能拿到 RetroPGF 撥款,是公民院的權責範圍。
代幣院認的是幣,一幣一票。公民院認的是人,一人一票。但問題就來了,Optimism 又不像政府會發身分證,如何在網路上確認不同錢包地址背後不是同一個人?很難,但他們盡力了。
Optimism 設計了一套取得投票權的機制。他們選出幣圈裡的 14 位「社會賢達」擔任種子公民。代幣院也可以投票選出 10 位代表,獲得公民院的身份資格。目前已經開出 6 種管道讓人們取得公民院的投票權,但仍無法保證不會出現一人分飾多角的問題。
此外,即便每位公民院的代表在物理世界中都是獨立個體,語言隔閡、文化差異與個人喜好都會影響哪些公共財可以獲得 Optimism 的贊助。
即便我已經決定 2023 年 1 月會以區塊勢的名義報名參與 RetroPGF,但很可能因為熟悉中文的委員人數比較少,最終的票選結果難免會偏好英文內容。無法拿到足夠票數,區塊勢就難以從 RetroPGF 拿到 OP 代幣回饋給會員們。
換句話說,要實現「影響力 = 利潤」的前提是委員的組成要足夠多元才行。Optimism 透過 RetroPGF 將原本無利可圖的公共財化為有利可圖的投資,藉此吸引更多資金支持公共財運作。只是要如何公平地分配有限資源,是 Optimism 還在摸索的下一個難題。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或收藏 Writing NFT 將這篇文章加入自己的 Web3 紀錄。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希望有FTX受災戶優惠價 (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