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FTX 從 2022 年 11 月申請破產1至今,再過 2 個月即將屆滿一年。先向受到這起事件影響的大家,說聲辛苦了。
去年底 FTX 的執行長職務從 Sam Bankman-Fried(SBF)轉交到 John J. Ray III 手上,由他負責資產清算 。在此之後,每隔一段時間人們便會從新聞媒體得知 FTX 的新消息,例如 SBF 入獄、FTX 收回資產或是 FTX 2.0 重啟計畫。但消息是不是謠傳,FTX 善後進度到哪,多數人其實未必清楚。
這篇文章替大家統整從去年 11 月 FTX 申請破產至今最重要的幾個里程碑。先從和所有人都息息相關的理賠申報開始。
理賠申報
如果你在 2022 年 11 月 FTX 交易所倒閉時,仍有資產放在 FTX 或是 Blockfolio 帳戶的話,那你就是這起事件的受災戶。所有受災戶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 2023 年 9 月 29 日之前,到 FTX 網站上完成身分認證、申報理賠。根據 FTX 交易所在 7 月發布的新聞稿:
FTX 今天宣布為用戶推出線上理賠網站,網址為 https://claims.ftx.com。用戶只要以個人的 FTX 帳號密碼登入,就能查看截至 2022 年 11 月 11 日的交易歷史資料、帳戶餘額。若你同意網站上記載的資料,只需繳交實名認證(KYC)資訊並送出申報即可。美國法院將用戶的申報截止日訂在美東時間 2023 年 9 月 29 日下午 4 點。FTX 已經開始透過 Email、實體信件通知所有客戶,敦促人們完成理賠申報。
這步驟等同於告知美國法院,你是 FTX 債權人並確認 FTX 還欠你多少錢。大家必須在期限內完成,未來 FTX 在賠償用戶損失時才會算你一份。如果你是受災戶,我建議你儘速操作(懶人包、交流群組)!申報的過程難免會遇到一些需要花時間處理的困難,例如忘記帳號密碼、顯示金額錯誤,或是手邊沒有實名認證文件要額外申請。最後一天才臨時抱佛腳的風險很高。
但如果你早早就完成申報,只是想要回頭確認資料,可能會發現當前網站無法登入。
網頁右上角提醒視窗會顯示:「Not allowed with read-only permissions」。這間接地代表 FTX 已經收到你的申報資料。之所以不讓你登入,是因為 8 月底發生了一起駭客事件。為了防止已經申報完成的用戶遭到網路釣魚,FTX 才會先禁止使用者登入。
資料遭駭
根據 FTX 公告:
理賠代理商 Kroll 受到網路安全事件影響,導致某些申報理賠者的非敏感客戶資訊遭到洩漏。這起事件發生在 Kroll。Kroll 正在通知受影響的人。FTX 的帳戶密碼並非由 Kroll 維護,因此 FTX 系統不受影響 ... 請慎防冒充破產當事人的詐騙信件。
Kroll 是一家已經成立 90 年的美國金融風險顧問公司。在去年 FTX 破產之後,Kroll 受到新的 FTX 經營團隊委託,負責後續的理賠作業。現在所有與 FTX 理賠相關的時程、文件,通通都會公佈在 Kroll 為 FTX 建立的專屬頁面上。已經申報理賠的用戶資料,自然也會轉到 Kroll 手上。
雖然 FTX 第一時間發文說是 Kroll 的錯,Kroll 也承認是自家員工遭到駭客攻擊,但追究起來恐怕美國電信商 T-Mobile 也脫不了關係。根據 Kroll 的新聞稿:
2023 年 8 月 19 日,有一名駭客針對 Kroll 員工的 T-Mobile 門號發動一次相當複雜的「SIM 卡偷換」攻擊。具體來說,T-Mobile 在未經 Kroll 或其員工授權情況下,就按照駭客的要求將員工的手機號碼轉移到駭客手機上。結果駭客疑似獲得包含 BlockFi、FTX 和 Genesis 的理賠申請者的某些個人資料。我們已經透過 Email 通知受影響的用戶。
這類 SIM 卡偷換(SIM swap)攻擊在美國相當常見。這與美國電信業者的身分驗證機制安全性不足有關。駭客會打電話給電信公司,偽裝成受害者並謊稱自己 SIM 卡故障,但手邊有一張新的 SIM 卡,要求電信公司協助將身分從舊卡換到新卡上。如果電信公司沒有謹慎核對來電者的身分,或是受害者個資早已外洩,駭客就很容易得手。
曾有研究學者向 5 家美國電信商,總共購買 50 張預付卡,來做實驗模擬駭客攻擊。結果發現得手的成功率高達 8 成。駭客有了受害者的 SIM 卡權限,就可以搭配受害者在無意間流出的帳號密碼,登入他的各類帳戶取得更有價值的資料。
而在這次被駭事件當中,提前完成理賠申報的人,很可能就是資料外洩的受害者。因此 FTX 乾脆關閉這些人的網站登入權限,避免遭到釣魚攻擊。反過來說,如果你現在還可以登入,有可能是你在 8 月底之後才完成理賠申報,也有可能是 Kroll 根本還沒收到資料。
除了申報理賠之外,大家最關心的是能拿回多少錢,是現金還是加密貨幣?
收回債務
受災戶能拿回多少錢,是網路上最混亂的資訊。就像選舉開票,各家媒體的開票狀況都不太一樣。中選會的網站雖然票數更新比較慢,但至少不會「膨風」。FTX 清算團隊每隔幾個月就得向美國法院報告處理進度,並撰寫成一份期中報告(interim report)更新在 Kroll 網站上。目前 FTX 共完成了 2 份期中報告,分別在 2023 年的 4 月和 6 月提出:
第 3 份期中報告原本預計在 8 月出爐,不過至今還沒公佈。根據第 2 份期中報告,FTX 在去年 11 月申請破產時總共積欠用戶約 87 億美元的資產。截至 2023 年 6 月為止,FTX 已經收回約 70 億美元的流動資產(liquid assets)。若按比例計算,FTX 至今已經收回大約 8 成債務。換言之,理想上受災戶可望取回當初放在 FTX、Blockfolio 帳戶內的 8 成資產。但這些數字可能還會有變數。
眾所皆知,FTX、Alameda Reseach 兩家公司的帳務混亂,不要說外人搞不清楚,就連內部紀錄也相互矛盾。前 Alameda 執行長 Caroline Ellison 曾在自己的筆記本裡寫下,估計 FTX 交易所的現金赤字高達 100 億美元。但公司內部文件所記載的金額則是 89 億美元的負債。前後數字兜不攏。最終 FTX 清算團隊加加減減,才獲得 87 億美元這個數字。
理論上,負債的金額不會再有太大變動。變化比較大的會是 FTX 還能收回多少資金,以及償還方式,兩者都會影響最終人們能拿回多少錢。
現金返還
最近美國券商 Robinhood 以 6 億美元回購了一批曾經由 SBF 持有,後來被美國司法部沒收的股票。
其實 Robinhood 早在年初就同意回購這批股票,但要釐清這批股票是誰的卻相當複雜。股票最初是由 SBF 購買,但那些錢顯然是來自你我的 FTX 存款。後來 Alameda 拿著這批股票當成抵押品,向 BlockFi 借款 6.8 億美元卻無力償還。結果 FTX、Alameda 和 BlockFi 相繼倒閉。現在三方(SBF、BlockFi 和 FTX 債權人)都聲稱這批股票是自己的。最終,美國司法部乾脆先沒收這批股票,代替大家賣回給 Robinhood 再說。至於日後誰能拿到這 6 億美元,恐怕還有得吵。
此外,上週區塊勢也討論2過 Alameda 持有市價大約 5 億美元的 GBTC 比特幣信託基金。假如未來灰度獲准,能將 GBTC 轉成比特幣現貨 ETF,這批 GBTC 應該還會更值錢。
東拼西湊之後,最終要湊回大家的 87 億美元或許不算難事。比較尷尬的是,FTX 現在打算償還的資產並不是原本大家在帳戶裡存放的加密貨幣,而是要兌換成等值的美元現金返還。
加密貨幣價格起起伏伏,現在的幣價已經和去年 11 月不一樣,FTX 該算什麼時候的價值?市場上普遍認為 FTX 會以 2022 年 11 月 11 日申請破產當時的美元價值計算。換言之,假如你帳戶裡持有 1 顆 BTC,而當時幣價為 16,000 美元。假設最終 FTX 返還 80%,那麼你就會拿回 12,800 美元的現金。
這對大家來說當然很虧,畢竟現在 BTC 的價格已經比當時高得多,就算最終能拿回 100%,也已經買不回 1 顆 BTC。但從 FTX 清算團隊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工作目標是盡可能彌補大家的損失。如果幣價上漲,用美元來彌補損失在帳面上的數字會更好看。反之,如果現在幣價比當時更低,我猜 FTX 有可能更願意直接退還給大家加密貨幣。
FTX 清算團隊和債權人的終極目標並不一致。前者在意的是工作績效表現,後者在意的是實際拿回的資產多寡。最不受影響的,大概是當初帳戶裡僅持有美元、穩定幣的投資者。
近期 FTX 已經向法院呈報,希望聘請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 Galaxy Digital 協助出售手上高達 3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並在過程中對沖 BTC、ETH 的價格風險,避免越賣越便宜。對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這肯定又是眼前的一片烏雲。要等到這 3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賣光之後,市場才有機會復甦。
雖然理賠結果恐怕差強人意,甚至不知道何時才能拿回這筆錢。但幣圈比的是氣長。許多人都曾羨慕那些 10 年前就以低價購入比特幣的人,以為他們只是運氣好,卻很少人意識到過程中必須經歷多少難關才能存活至今。以前我總覺得人的記憶應該是越長越好,但自從接觸比特幣之後,我反而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學會「買完就忘記」。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或收藏 Writing NFT 將這篇文章加入自己的 Web3 紀錄。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哎,以電話號碼為本的認證,還是儘速淘汰吧。譬如常用於 2FA 的 SMS 簡訊,早有已知的漏洞 SS7 Attack 可被攔截訊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也早在 2016 年,就建議不要再使用 SMS 作為認證方式了。這次美國電信商對 SIM 卡疏於驗證身份,更是雪上加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