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先來宣布兩項好消息。區塊勢預計在 11 月底至 12 月初之間的某個週末,舉辦今年第二次的會員小聚。日期跟場地還在確認當中,但活動要吃什麼我已經替大家想好了 🤣 請大家到時候把握報名機會。
12 月上旬台北也會有幾場大型的區塊鏈活動。我最期待的是由 Protocol Labs 和 da0 共同主辦的 Funding the Commons 年會。這場活動聚焦在近期區塊勢最積極參與的公共財議題,也是全球在這領域上最重要的國際盛會。
今年 da0 把這場活動帶來台北,不只對台灣來說意義非凡,區塊勢身為 Web3 公共財的參與者也會共襄盛舉!距離 12 月還有一段時間,接下來我會再陸續公布活動資訊。進入正題。
平方募資活動(Gitcoin Grants 18)的配對結果在上週末已經出爐,區塊勢很榮幸地獲得全球第 7 名的佳績。但如果仔細檢視資金分配狀況,會發現事有蹊蹺!
以區塊勢為例,理應我們可以領到更高的配對資金,最後卻因為「不明原因」被扣掉了約 2,400 美元。同時也有些專案平白無故地多拿數千美元,像是路邊撿到錢。絕大多數專案都有被事後調整的紀錄,增減不一。但這可不是被駭客光顧,而是 Gitcoin 想揪出那些藏身在人群裡的「投票部隊」。這篇文章討論 Gitcoin Grants 18 的資金分配結果,以及 Gitcoin 如何識別投票部隊。
總體數據
下方是這次 Gitcoin Grants 在社群與教育類別的資金分配示意圖。總共有 238 項專案,圖中只取前 20 項。
Gitcoin Grants 像是地方政府的參與式預算,每隔 3 個月就會投票一次,由全民共同決定該把資源分配給哪些專案。這次 Gitcoin Grants 18 的總預算是 120 萬美元,約 3,800 萬台幣。參與的專案有數百個,確切能分配到多少金額,得看人們以零錢投票的結果。
從 2019 年 Gitcoin Grants 啟動至今,參與的專案數量越來越多,資金池也日漸擴大。根據統計,第一年參與的專案有 148 項,此後逐年成長。截至 2022 年底,已經有 3,745 項專案曾獲得 Gitcoin Grants 資助。Gitcoin Grants 的分配資金也從 2019 年時的 70 萬美元,成長到 2022 年的 2,140 萬美元。三年增加了 30 倍。
參與專案變多,影響力變大,Gitcoin Grants 也越能夠引知名機構贊助。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公司殼牌這次就提撥 10 萬美元贊助氣候解決方案,共有 58 項專案受惠。
換算下來,當前 Gitcoin Grants 一年近 7 億台幣的資金,已經相當於台北市 3 個行政區的年度預算。如果資金池持續成長,未來還可望追上縣市,甚至國家的年度預算。
有錢的地方,就有駭客。下圖就是 Gitcoin 公告的駭客樣貌!
網路駭客多半是尋找程式碼漏洞發動攻擊,Gitcoin 則最常遇到偽裝成不同身分灌票的駭客。說穿了,就是投票部隊!如果 Gitcoin 沒能力揪出駭客,每年 7 億的預算恐怕都會流入駭客口袋。駭客攻擊手法日新月異,這次 Gitcoin 選擇引入次世代平方募資(Next Gen Quadratic Funding)機制來應對。
投票部隊
下圖是這次投票結果。Base Voters 代表原始投票人數,Eligible Voters 則代表合格投票人數。兩者數量差距越多,代表這項專案動員了越多投票部隊參與。以表格上排名第一的 EtherScore 為例,它的原始投票人數為 2,941 人,但最終的合格投票人數只有 643 人。換言之,這項專案有近 8 成的投票者被判定為投票部隊。
排名第二的 KudasaiJP 是日本的區塊鏈一條龍社群,業務從 KOL 行銷、產品開發到顧問服務都有。原始投票人數為 1,050 人,但最終合格人數也只有 548 人。竟然有將近一半被視為投票部隊!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很驚訝:「哇!大家都是買殭屍帳號來嚕錢的嗎?」
再往下看,之前區塊勢介紹過1的鏈上偵探 ZachXBT 原始投票人數 640 人,合格人數也只有 303 人。難道連 ZachXBT 也同流合污?接著,區塊勢原始投票人數 127 人,合格人數 103 人。雖然比例不像前面這幾個專案這麼誇張,卻也有近 20% 的人被當作投票部隊。
其他人怎樣我不知道,但區塊勢可沒有花錢雇用網軍替自己投票。關鍵在於 Gitcoin 所引入的次世代平方募資機制:
平方募資法同時結合了民主、市場機制,用以資助對社群最重要的專案。有眾多支持者都願意小額贊助的專案,會比只有單一支持者願意大額贊助的專案拿到更多配對資金。但平方募資有一項與現實世界不符的假設。它以為每位支持者都完全不同,且在決定要支持哪些專案時全然理性。
但實際上有些用戶會創造數百個假帳號來替自己投票,人們還常會根據其他人的選擇做決定。每個人並非完全不同,許多人都身處同一個社交圈。集群配對平方募資法(Cluster-Match QF)就希望基於人們的社交關係,來應對女巫攻擊和串通問題。結果顯示女巫和合謀者獲得的配對資金比較少,為廣泛社群創造價值的專案則能獲得更多配對資金。
雖然「集群配對平方募資法」聽起來很專業,但背後的概念相當單純 —— 社群多比人數多更重要 —— 有越多社群共同支持的專案,會比越多個人支持的專案拿到更多配對資金。這是全新的想法,能幫助小專案拿到更多配對資金。
舉例來說,全球知道 ZachXBT 的人肯定比知道區塊勢的人更多。使用的語言就是先天差距。中文讀者會瀏覽英文內容,但英文讀者可不會瀏覽中文網站。如果單純按照人數來分配資源,區塊勢永遠不可能和 ZachXBT 相抗衡。但如果按照社群數量計算,結果就會公平得多。甚至對相對弱勢的中文專案更有利!
人們以零錢投票給哪個社群,就代表是那個社群的一份子。專案的支持者背景越多元,代表這項專案能為更廣泛的社群創造價值。如果某專案的投票者都是專程為了它而來,只投它一個專案就走,系統就會判定支持者背景太過單一,不納入計算。這能遏止催票的動員行為。
第一名的 EtherScore 在投票期間舉辦了一場(有點小作弊的)活動。人們只要投票一定金額給 EtherScore 就能獲得榮譽徽章,結果真的吸引了 3,700 多人投票。其中有 800 人因為 Gitcoin Passport 分數不足2被刷掉,剩下的 2,900 人又有 2,300 人是為了領取徽章才專程前來,被判定為不能代表「大眾」聲音,最後才會只剩下 600 多名合格者。
只不過實在有太多人投給 EtherScore,即便有 8 成被刷掉,光靠剩下的 2 成票數還是穩居第一。相當厲害!
這時回頭來看區塊勢的成績就真相大白。區塊勢原始投票者有 127 人、合格投票者為 103 人。少掉 24 人可不是區塊勢買來的網軍,反而很可能是那些專程前來支持,甚至克服萬難投到票的鐵粉。沒想到卻被次世代平方募資機制「錯殺」,相當可惜。
專案被刷掉的人數越少,代表支持者的背景越多元。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質化指標,可以衡量專案支持者對於 Web3 生態的熟悉程度。如果是這樣來看的話,區塊勢的支持者可說是所有專案中素質最高,也是 Gitcoin Grants 最想要吸引的族群。
反過來說,當支持者背景越單一,或許表示其實對 Web3 生態不熟悉。在氣候類別的 Nawonmesh 專案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們在資金配對結果公告之後,在 Gitcoin 治理論壇上提出質疑:
印度有三分之二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 2 美元,而 Nawonmesh 則是一項在印度落後農村裡運作的草根計畫。不難想像 Nawonmesh 所服務的族群樣貌和財力狀況。要說服他們捐款超過 1 美元給一個對他們沒有直接好處的專案,而且還要使用加密貨幣相當困難。遑論還要為更不相關的專案捐出更多錢。如果我要他們也向其他專案捐款,最終他們會乾脆不向 Nawonmesh 捐款。
Nawonmesh 號召來的族群與 Web3 距離相當遙遠。即便如此,原始投票人數仍有多達 255 人。不難想像 Nawonmesh 花了好多時間在替支持者們創建錢包、驗證 Gitcoin Passport 和操作零錢投票,卻沒料到最後被砍掉了 87% 的配對資金,當然會覺得與預期落差太大。
驗證可行
雖然在這次 Gitcoin Grants 平方募資活動中,區塊勢不是投票人數最多,卻是合格比例最高、支持者最多元的專案之一。這比最終拿到最高額的配對資金更值得高興,代表大家不只認同區塊勢的努力,還能同時理解其它社群、工具或基礎建設的重要性。這相當難能可貴!
最近這兩次 Gitcoin Grants 的資金配對結果,不只對區塊勢來說是相當大的鼓勵,同時也是在以幣圈媒體身分探索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 —— 不靠企業廣告,只靠讀者贊助可行嗎?—— 如果是幾個人的小型媒體,現在已經可以透過這套公共財募資機制支應基本開銷,隨著 Gitcoin Grants 的資金池逐步擴大,我相信它還能支撐規模更大的團隊。
區塊勢短期內還不會貿然拆掉付費牆,完全轉向公共財募資機制。但我會根據每次的實驗結果評估可行性,假如幾年後真的能成功「拆牆」,那肯定是已經有足夠多人以行動告訴我時機已經成熟。再次感謝大家的投票支持!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或收藏 Writing NFT 將這篇文章加入自己的 Web3 紀錄。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初步看了論壇討論串,我覺得這次更大的影響是新引入的「Cluster-Matching」,並聲稱這是用來防制多重帳號或「共謀」問題:
> Cluster-Match Quadratic Funding takes a step toward solving the sybil and collusion problems by embracing the meaning of our social connections.
這機制看起來很單純,就是強硬把「所有投給相同專案(組合)」的錢包全都視為同一人(且不論捐款金額)。舉例來說,假若有 10 人只為支持《區塊勢》而來,全都花了心力滿足 Gitcoin Passport 門檻,而且都只投給區塊勢,那麼很抱歉,這 10 人會被視為同 1 人。
https://gov.gitcoin.co/t/proposal-ratify-the-results-of-gg18-and-formally-request-the-community-multisig-holders-to-payout-matching-allocations/16553/21
我個人覺得,未來這個機制對於配捐金額分佈(實質上它會加厚長尾效應,有利於小型專案)的影響力,遠大於防制多重帳號。對於機器人來說,是稍微墊高門檻了;對於真人來說,恐怕是墊高社交(?)門檻了 —— 換句話說,為了證明自己是真人,只好多看一些專案才好去捐贈(這個效益倒是類似於平方投票法):
https://gov.gitcoin.co/t/proposal-ratify-the-results-of-gg18-and-formally-request-the-community-multisig-holders-to-payout-matching-allocations/16553/45
這次我錯過了,希望下次可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