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最近你有看到資產代幣化,或是「RWA」的新聞嗎?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以及銀行摩根大通都曾分別指出,資產代幣化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今年 8 月底,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釋出一份標題為〈SWIFT 透過區塊鏈看見資產代幣化的潛力〉的報告。緊接著,花旗銀行推出花旗代幣服務(Citi Token Services),以加密貨幣、智慧合約實現資產即時且全天候的結算。
幾家大型金融機構都意識到資產的型態正在轉變,不僅從紙本變成數位,還將從數位變成代幣(token)。不過,金融機構喜歡說資產代幣化,幣圈則是使用另一個名稱 —— 真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或稱 RWA)。
近期 RWA 在幣圈算是相當熱門,其中最常和 RWA 一起出現的就是美元穩定幣 DAI 背後的發行組織 MakerDAO。它不僅是幣圈的 RWA 鼻祖,近期 DAI 的流通量、治理代幣價格也因為 RWA 有顯著增長。這篇文章討論 RWA 的起源,以及 MakerDAO 如何一步步走向真實世界。
MakerDAO
2014 年 USDT 發行商 Tether 率先提出美元穩定幣的概念,讓人們在區塊鏈上也能使用熟悉的美元付帳。Tether 聲稱,每 1 顆 USDT 背後都有 1 美元儲備而且可以雙向互換。但美國政府卻發現,Tether 並非都是美元儲備,於是在 2021 年對 Tether 母公司 iFinex 開罰並逐出美國。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 Tether 的償付能力抱持懷疑。同在 2014 年成立的 MakerDAO 做的也是美元穩定幣生意,旗下美元穩定幣 DAI 在 2017 年推出,是目前全球市值第 3 大的穩定幣。有別於 USDT 背後儲備是銀行裡的美元,DAI 的資產儲備則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 ETH。
這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Tether 只是將全球都公認有價值的美元搬到鏈上,MakerDAO 卻是將還未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 ETH 變成用來交易的媒介。後者明顯更激進(radical),完全獨立於傳統金融體系的特性也廣受幣圈的支持。
MakerDAO 的運作方式相當單純,它就像是一家「鏈上銀行」。人們可以到銀行辦理房貸,例如以價值 1,000 萬台幣的房子當成抵押,向銀行借出 500 萬台幣投資。MakerDAO 也是一樣。差別在於 MakerDAO 收的抵押品不是房子而是 ETH —— 人們可以憑 1,000 元台幣的 ETH 當成抵押,向 MakerDAO 借出 500 元台幣的 DAI 投資。
MakerDAO 的每一筆抵押在鏈上都有跡可循,不像人們要擔心 Tether 會不會有個萬一。也因為 DAI 的運作透明度更高,即使在 MakerDAO「抵押借錢」比較不划算,還是吸引了不少人。
只不過,MakerDAO 在 2020 年發生了一場危機,讓他們開始轉向 RWA。
引入 RWA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