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omments
Nov 7Edited

安全跟限制總是一體兩面,一但為了安全而限制或是干擾太多就很容易降低 UX ,像是 XX 360 防毒,總是說是為了用戶的安全,但用戶只覺得在干擾。

如果 Zircuit 有個一戰成名的機遇,那用戶應該會快速的增加。

Expand full comment

雖然文章裡我一直說 Zircuit 能保障用戶的安全性,不過開發者可能才是最容易被 Zircuit 安全功能吸引過來的第一批人

例如之前 Curve 被駭,因為是壞在程式語言的 compiler 層級。常規的審計貴鬆鬆,很難發現這種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 bug。但如果 Zircuit 靠 AI 把專案審計的費用降到幾乎是零元,而且還可以做更廣泛的把關。最買單的可能是那些沒錢做審計的開發團隊,反正這裡有 60 分或 80 分的把關,而且不用付錢。在 Zircuit 上的開發者變多,就有機會吸引喜歡嘗鮮的使用者

Expand full comment

上面有網友提到 AI 穩定性問題,但我其實看法相反,作為部份工作跟 AI 有關的工程師,我覺得 classify 類型的 AI 與 creation 用途的 AI 是很不同的,classify 類型的 AI 是非常強的,穩定性也相對高很多。

真正讓我懷疑的部分反而是,對於已經有過的攻擊手法,也許能防過,但真正大條的攻擊常常都是新的手法,沒學過的攻擊 pattern 究竟有多少可以防得住呢?

Expand full comment

真是喜歡寫文章釣出高手的感覺,完全是我在寫這篇沒想過的東西,到時會一起拿來問 Zircuit

Expand full comment

3/5 對我來說 AI 的介入反而是巨大的 red flag

之前有一份工作是在產品中導入 AI 做長文摘要,突然有一天一個老客戶 A 怒氣衝衝的拿著一張截圖跑來問我們為什麼摘要裡出現一個簡體字(查了字典之後發現其實是通同字,例如「強」跟「强」,這裡只是舉個例子,並不是當時實際出問題的字)。客戶 A 這麼生氣的原因是他的客戶 B 因為這個字,懷疑 A 使用了中國的技術而產生疑慮(可能是禁運規定之類的,反正對 B 來說如果業務跟中國扯上關係會很麻煩)。當時 AI team 的同事排查了好久,就是沒辦法給客戶 A 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就算餵同樣的資料,也不保證能重現客戶 B 當時遇到的狀況——客戶 A 可不會接受 「AI 就是一個黑箱無法產生穩定輸出」的說法。最後雖然有安撫下來,但還是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回到 Zircuit,如果是一般使用者發出的 transaction,因為被 AI 判定為惡意 transaction 而被放到隔離區,那就算最後還使用者清白,執行了 transaction,他接下來要接著執行的操作可能都要被迫延後了。身為使用者,每次發 transaction 的時候,那我就都會懷疑這個 transaction 到底能不能發出去,這就很難建立信任。最嚴重的就是如果 AI 針對某個已知的攻擊模式有時可以擋下有時又不能擋下,那 Zircuit 該怎麼補強?

我有看到明恩在其他留言回覆的第一批被吸引過來的會是開發者,但就算以開發者的角度出發,如果我的使用者的 transaction 有可能被 AI 判定有問題而被隔離,那我的使用者會不會「遷怒」到我的產品上?另外我不同意審計的成本會變成 0,現在大部分人對 AI 還是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我認為無法全然取代審計(開個玩笑:審計你至少還有人可以追究責任,如果是 AI 錯放那要找誰負責)。再加上生態系突然多出一個無法被審計的「黑箱」,怎麼想都不會提升信任度。

但推動科技進步的永遠都是膽大的人,如果 OpenAI 覺得產品可能會犯錯就不願意公開,那就不知道我們要到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用到 ChatGPT。或許 Zircuit 會因為某次 AI 沒擋下的攻擊而黯然退場,但至少我們知道有人曾經嘗試過了。

當然空投還是要領的,謝謝明恩。(喜)

Expand full comment

讚讚,我會在 Devcon 約 Zircuit 來拷問關於不穩定性、AI 介入的負面影響,這則是很好的素材 👌👌

Expand full comment

現在好像要先取得invite code,請問明恩要從哪裡拿到~~

Expand full comment

啊,我都忘記! 【VG97XF】

這裏 https://app.zircuit.com/?ref=vg97xf

Expand full comment

謝謝明恩~馬上動手試試,感謝分享~~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