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DeFi 開發團隊 Furucombo 為了慶祝台灣在世界棒球 12 強賽奪冠,將贊助 20 位區塊勢年費會員名額,希望台灣在區塊鏈領域也能創造更多世界冠軍!
但誰是這 20 位獲得贊助的幸運兒呢?我相信付費會員最懂區塊勢價值,最清楚這些名額送給誰最適合。因此,我創建了一份推薦表單。每位會員可以推薦 1 位,終身會員可以推薦 2 位(須再次填表)。我建議的篩選標準是,如果下個月區塊勢要舉辦會員小聚,你最想邀誰一起來?那個人就是適合的推薦人選。
這幾天比特幣價格蠢蠢欲動,什麼時候會站上 10 萬美元我不是專家。但如同我在〈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1〉提到的實驗,假如比特幣價格穩定突破歷史新高,我就會由買轉賣。上週我開始使用 Kraken 交易所,執行每天賣 100 元 BTC 的定期定額策略。目的不是獲利賺錢,而是想試試看能否像買入一樣「賣了就忘」。不過 Kraken 推薦碼我還在申請中,之後再補。進入正題。
你聽過微策略(MicroStrategy,MSTR)這家美國公司嗎?它從 2020 年開始買幣,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持有最多 BTC 的上市公司。總計持有 33.12 萬顆 BTC,市值高達 322 億美元。全球持有第二多的 Marathon Digital 是一家比特幣挖礦公司,持有的比特幣少了微策略一個量級,「只有」2.6 萬顆。可見微策略有多狂。
隨著 BTC 價格屢破歷史新高,微策略的股價、交易量也雙雙寫下新紀錄。股價從年初的 50 美元,漲到上週接近 500 美元。漲幅高達 10 倍。交易熱度更一度超越輝達、特斯拉,成為交易量最高的個股。台灣投資者還無法透過複委託買到美國的比特幣 ETF,微策略就成了進場的首選。但微策略的本業究竟在做什麼?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不會再說「無腦買幣」。先從這家公司的歷史說起。
沒落的貴族
微策略是沒落的貴族。它成立於 1989 年,創辦人是兩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麥可.賽勒(Michael Saylor)以及桑朱.班薩爾(Sanju Bansal)。當時比特幣還沒發明,全球資訊網隔年才問世,但微策略就已經走在時代尖端,靠電腦賺錢。
微策略透過資料探勘替企業做商業決策分析。白話文就是把資料交給電腦跑模擬,挖掘出背後的商業價值,連麥當勞都是他們的大客戶。1998 年微策略上市納斯達克,2000 年股價更創下每股 313 美元高價。創辦人麥可身價一度高達 70 億美元,被媒體譽為華盛頓首富。
但後來微策略爆出會計醜聞,股價一去不復返。過去二十幾年,微策略股價都在 10 美元左右徘徊,存在感低落。直到 4 年前,微策略史無前例地砸下 2.5 億美元,購入 21,454 顆 BTC 才讓人們重新注意這家公司。
為什麼微策略要買比特幣?時任執行長麥可解釋,這是一次公司的數位轉型。他在多次訪談裡提及相同概念:
本質上微策略是用數位資產來調整公司的資本結構,從一家穩定但缺乏市場關注的軟體公司,轉型成一家「比特幣地產開發商」。這個轉變為公司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 —— 利用比特幣帶來的高波動性向市場融資,讓公司能夠以極低的成本發行可轉債,創造良性循環。
「微策略又買幣了。」
過去幾年這樣的新聞標題反覆出現。許多人看到報導以為微策略就是一家「無腦買幣」的公司,卻沒想到情況恰好相反。微策略之所以開始買比特幣,是麥可在替公司找出路,藉由數位轉型讓公司「再次偉大」。
槓桿比特幣
微策略是上市公司,購買比特幣要先說服股東。麥可明確點出企業困境,雖然微策略每年有 5 億美元的軟體收入以及 7,500 萬美元的現金流。但就算營收穩定、客戶忠誠度高,資本市場對微策略的股票就是不感興趣。這時公司經營者就得煩惱「錢太多」的問題。
假如你經營一家公司,每年賺進 7,500 萬美元。股東會的第一個問題肯定是,你打算怎麼花這筆錢?因為錢會通膨,必須找地方花掉。有些公司會發放股利、回購股票或是購買國債,但麥可認為購買比特幣才是最棒的選擇。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