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先來提醒受 FTX 影響的人,記得在 2025 年 1 月 3 日之前完成最新的索賠表單。才能在第一波還款時拿到錢。如果要註冊 Kraken 交易所,歡迎使用區塊勢的推薦連結註冊。
這是區塊勢 2024 年的最後一篇文章。文章末端需要請大家撥出 10 分鐘替我填寫內容滿意度調查,幫助區塊勢推出更符合你需求的內容服務。進入正題。今年初,我在區塊勢寫了一封「未來郵件1」給年末的自己,記錄剛踏入 2024 年的心情以及對接下來一整年的預測。當時寫這封信就是強迫自己對內容負責,現在是時候誠實面對了!
對答案
2024 年初,大家對於未來都很樂觀。當時我說,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而且眼前有三大好消息,分別是比特幣 ETF2、比特幣減半3和以太坊坎昆升級4。這些事件確實都在這一年如期發生。以預測命中率來說,今年區塊勢的成績單是 100%。
乍看是完美表現,但我知道 2024 這一年過得比自己預期的更加艱難。原本我期待幣價上漲,可以帶動鏈上應用起飛,就像曾經歷的牛市劇本一樣,空投領不完、資訊看不完。但實際走過一輪才發現,幣價和應用原來可以是兩回事。2024 既是投資者大豐收的一年,卻也是建設者最難熬的一年。
十萬的誤解
今年的最大新聞,莫過於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幣價 10 萬曾經是人們口中那個最遙不可及的夢想。知名比特幣反對者 Peter Schiff 曾在 2019 年公開嗆聲:投資者繼續做夢吧,比特幣永遠不可能漲到 10 萬美元。當時比特幣跌到只剩 8 千,許多投資者可能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要是幣價漲到 10 萬太誇張了。沒想到 5 年後竟然美夢成真。現在這則貼文成了「大型翻車現場」,警告人們不要鐵齒。
雖然比特幣 10 萬值得慶祝,卻也容易讓人誤以為幣圈發展一片繁榮。比特幣雖然是最古老且最知名的加密貨幣,卻也是最「沒用」的幣。有區塊鏈操作經驗的人會知道,比特幣鏈上幾乎沒有應用,且手續費昂貴,實際使用的人少得可憐。多數人都是買來放著當成投資。但看在外人眼裡,幣價漲就是發展好,哪分得清楚投資、應用?反而是最多人使用的區塊鏈 —— 以太坊 —— 只因為幣價漲幅不如比特幣,就被戲稱為「已汰幣」。
這週我看到 Vitalik 接受一場線上專訪,主持人問他打算什麼時候退休,Vitalik 回答,職業倦怠跟工作本身無關,而是跟「誤解」有關。他說自己在以太坊開發者大會(Devcon)期間,每天早上 8 點出門,深夜才回飯店,就算路上塞車要改用雙腳「跑」去參與活動也不覺得累。但是只要一打開社群媒體,看到人們說:「以太坊基金會太過理想主義,跟市場脫節了。以太坊最好的應用就是賭場!」這些評論,就會讓他萌生退意。
不只 Vitalik 覺得沮喪,過去這一整年,我看到幾位曾在幣圈努力的優秀創業者、研究者紛紛淡出舞台,轉換跑道追尋其他目標。如果整個市場欣欣向榮,我相信他們不會選擇在這時候黯然離場。
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過去這一年我也曾思考要不要繼續待在幣圈。甚至在寫「區塊鏈 30 大人物」得獎感言時,我說這一年光是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貢獻 😂(後來沒被刊出)。所幸後來有機會飛到泰國曼谷參與 Devcon5,才又讓我重新充滿能量、繼續前進。
除了市場瀰漫「幣價就是正義」的氛圍,區塊鏈應用在這一年給人的感覺確實也是不上不下。這可以從技術、監管和商業三個面向分別討論。
應用的早期
以太坊坎昆升級如期到來,大幅降低區塊鏈使用成本。也如同區塊勢預測,量變產生質變,手續費降到一定程度就會回頭影響商業模式,補貼戰、非金融應用開始出現。
但眼前問題仍舊不少,例如以太坊 L2 太多,使用體驗不佳。此外,錢包還是讓人不夠放心。私鑰保管技術雖然已經比最原始的紙筆抄寫進步許多,卻也沒做到「很難弄丟」的程度。容易轉錯帳、容易被釣魚、應用被駭的風險也都還是存在。這就是技術的不上不下。
監管部分,比特幣、以太幣 ETF 陸續通過是最大進展。此外,美國法院三番兩次打臉6政府,要官員重新思考加密貨幣和智慧合約的全新監管方式,這可說是前所未見。年末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席話稱比特幣的競爭對手是黃金,更是一舉將比特幣推向 10 萬巔峰。
但是另一方面,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即將上任的川普會更支持區塊鏈,上週美國國稅局卻提出一項 DeFi 實名制的爭議性法規,要求 DeFi 網站要對使用者 KYC,政府才知道該向誰課稅。這在未來還有得吵。此外,政府是否願意以政策支持穩定幣、RWA 也都還是未知數。
最後是理想與現實拉鋸。一邊是缺乏商業模式的理想主義者,一邊是純粹追求獲利的投機客。這種兩極化呈現在市場上就是迷因幣亂象。
人們之所以喜歡發行、炒作迷因幣,就是因為那些認真的幣也不一定會漲比較多。有時候,願景說得越清楚反而就越沒想像空間,幣價越拉不起來。這又加深外人對區塊鏈的刻板印象 —— 大家都是來割韭菜的,何必認真?
Vitalik 今年有句話精準地點出這個不上不下的現況。他說現在我們已經不能再說自己身處區塊鏈早期,因為我們是在區塊鏈變得堪用的早期。這可不是文字遊戲,因為如今區塊鏈的基礎建設已經堪用。
Vitalik 再次舉出自己在 2021 年到訪阿根廷的親身經驗7。當時他走進一家咖啡店,結果老闆不只認出他,還歡迎他以加密貨幣結帳。原本 Vitalik 很開心地打開錢包要以 ETH 付款,沒想到老闆卻是打開幣安交易所帳戶收錢。因為幣安內轉不用手續費,而且即時到帳。Vitalik 想以這個例子說明,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區塊鏈現在的基礎建設已經堪用。
但為什麼仍然處於堪用的早期呢?要讓咖啡廳老闆放棄交易所內轉,光是手續費便宜還不夠,還得要有人在鏈上打造出「inline 訂位候位系統」或是「iCHEF 餐飲業 POS 系統」,讓錢包變得比交易所更好用。這些都是還沒有人認領的創業題目,也是我繼續留在這裡的最大理由。我希望看到的並不是一群人因為很早投資比特幣發家致富,而是許多人因為實際使用區塊鏈,開始為老問題找到新解方。
過去這一年我在區塊勢總共出刊了 72 篇文章約 20 萬字,錄了 46 集 podcast 創造出 50 小時的精彩對話。製作 7 支影片、舉辦 2 場電影放映會,同時還養了 1 個女兒 😂 希望大家滿意今年區塊勢提供的內容服務,如果不滿意怎麼辦呢?填寫 2024 內容滿意度調查!
滿意度問卷
這份問卷能幫助我認識讀者,讓文章寫起來更像是在對你說話。也能讓我瞭解區塊勢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我能在 2025 做得更好。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