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FTX 終於還錢了!回到 2022 年 11 月,恐怕沒人相信 FTX 事件能這麼快落幕。當時人們正經歷加密貨幣史上最嚴重的崩塌 —— 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在幾天內轟然倒下 —— 數以百萬計的用戶資產無法提領,曾被視為天才的交易所創辦人 SBF 淪為詐欺犯。
兩年多的風波總算在近期接近尾聲,FTX 的還款時程還比預計提早許多。破產重組團隊的高效率在重大金融事件中相當罕見,我想對所有親歷這場風暴的人說聲辛苦了 —— 你我不只見證了歷史,也成了歷史的一部分。
然而,網路上謠言四起。這篇文章我用 6 個關鍵問答統整現況,同時分享我的第一手經驗。
1. 所有人都拿回錢了?
錯誤。2 月 18 日只是 FTX 的第一波還款,只有還款金額低於 5 萬美元的「小戶」能在這週拿到賠償。
法院批准的還款策略是「先小再大」,這樣能用最少的錢在第一時間補償最多用戶損失。第二波還款預訂 5 月 30 日啟動,對象包含:
超過 5 萬美元的「大戶」
第一波因故卡關的「小戶」
但這只是美國破產程序的時間表。選擇巴哈馬破產程序的用戶,還款時程就完全不同。
2. 為何我還沒拿到錢?
你不是特例。我和家人共有 5 個 FTX 帳戶(都是 5 萬美元以內的小戶)。其中 4 個已順利拿到還款,但 1 個被標示為「爭議」(disputed)。
爭議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申報金額和 FTX 帳目不符,通常是指一些沒有價值的代幣或 NFT。接下來只要等 FTX 發出通知(1、2),在指定時間內接受 FTX 提出的賠償方案即可。拿回資產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不必太擔心。
近期網路上廣為流傳一則離譜謠言,稱「ETH 現價和 2022 年破產時相同」,吸引許多人轉發,卻與事實不符。
3. ETH 可拿回 2500 美元?
錯誤。網路上不分國內外都有人分享這則訊息,卻很少人願意動手查證。查詢幣價很簡單,只要打開 Google 搜尋 ETH,就能找到像股票一樣的歷史價格走勢。
真相是:FTX 破產時 ETH 價格為 1,258 美元,現在價格約為 2,700 美元,兩者相差超過一倍。為何這麼多人轉傳明顯錯誤的消息?
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 ETH 幣價表現不佳,給人一種「不會漲」的印象。這個假消息恰好打中人們心理,給了譏笑 ETH 的機會。按讚、分享、互動的人很多,即便貼文者明知內容錯誤,仍然重複散播假消息,居心叵測。
根據破產法院的正式文件,加密貨幣以 2022 年聲請破產當時計價,並以美元償還。當時主要幾種加密貨幣的價格如下:
BTC = $16,871,約為現價 18%
ETH = $1,258,約為現價 47%
SOL = $16,約為現價 10%
USDT = $1,約為現價 100%
損失最多的是當時持有 SOL 的用戶,其次是 BTC、ETH。只有穩定幣持有者,可說是完全沒有損失。但 FTX 破產清算團隊卻在法庭上宣稱所有人都拿到 119% 的賠償,試圖以偏概全。
4. 以偏概全的 119% 賠償
FTX 由破產清算團隊接手後,意外發現其實 FTX 並不是沒錢,只是一時之間找不到錢。最後找到的資產比欠款多出一大截。法院最終核准以 9% 年利率連本帶利歸還,經過 2 年多清算,總計退還以美元計價的 119%。
但這 119% 是基於破產時的美元計價,而非按照當前幣價計算。對於當時持有 BTC、ETH、SOL 等幣種的用戶,損失仍然相當龐大。為何破產團隊堅持強調「119% 賠償」?
原因在於彼此利益不一致:破產重組團隊以時薪計費,他們需要展示「亮眼成績」才能說服法院核准高額薪酬。即使明知現行還款方案對某些受害者不夠公平,他們也缺乏更進一步滿足受害者的經濟誘因。這就是為什麼「119% 賠償」雖然技術上正確,卻也容易誤導大眾。
5. 拿到美元怎麼運用?
拿到賠償後,基本上有兩條路:銀行電匯出金,或是換成穩定幣留在市場。
近期加密市場呈現兩極化。一邊是無腦的迷因幣鬧劇,另一邊是參與門檻高得嚇人的 DeFi 應用。缺乏一般人能輕鬆參與的應用與話題,使得不少人選擇出金。
如果選擇電匯到台灣的銀行出金,優點是這筆錢可以計入年度海外免稅額(750 萬台幣以內),但要小心收款銀行可能拒收來自 Kraken 的匯款。前人的經驗是外商銀行對加密貨幣比較友善,本土銀行就得看運氣。尤其中國信託是出了名的排斥加密貨幣。
我個人選擇把多數的錢留在市場,透過 Kraken 將美元換成穩定幣,同時拿出一部分當成旅遊基金,紀念度過這段風波。雖然已有不少人成功拿回賠償,但整個還款過程才剛剛開始。
6. 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FTX 總計將償還高達 180 億美元資金,第一波償還的 12 億美元,佔總體資金不到 7%。目前預測未來幣價走勢還太早。
相較於幣價漲跌,我更關心有多少人真正從這次事件學到教訓,願意把資金轉移到個人錢包自主保管?坦白說,我並不樂觀。
問題不在用戶,而在技術門檻。即便我近期積極介紹多簽錢包的優勢,但它的使用體驗仍然複雜。就連 Coinbase 主打「輕鬆上手」的 Passkey 錢包1,也在財報會議承認市場接受度不如預期。多數人仍傾向選擇「看起來可靠」的交易所,或者咬牙購買冷錢包。
回顧加密貨幣短短十多年歷史,我們已經見證過太多交易所倒閉。每次危機後,社群都會高喊「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強調自主保管的重要性。但隨著新用戶湧入、危機意識消退,人們還是回到了交易所。
我認為交易所有其存在必要,但歷史證明它的進化過程相當殘酷。Mt. Gox 倒閉促成了日本制定全球最先進的加密貨幣法規;FTX 崩潰則讓美國迎來大監管時代。這些法規上的安全,往往是用慘痛事故換來的。沒人敢說 FTX 是最後一次。如果你只願意見證歷史,不願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錢包是最安全可靠的簡單選擇。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成功推薦一位朋友付費訂閱,你也能免費獲得 1 個月的會員資格延長。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FTX 還錢的當下,Bybit 就爆炸了 😅
如果走巴哈馬清算的也拿到了嗎?還是只有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