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區塊勢的作者許明恩,感謝你成為免費讀者。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每週出刊三篇原創內容。這篇全文公開。你的付費訂閱支持我們持續營運,讓更多人以最低門檻獲得最好內容 📖
💡 近期新內容
以太幣 ETF 上市|Toyota 研發汽車錢包(會員 🔒)
Solana 為何當機?除了速度快,還有哪些優勢?資深開發者從以太坊轉戰 Solana 的原因 ft. Zeus Network 共同創辦人 Jim Chiu(公開 🎧)
Google 關閉 goo.gl 短網址!去中心化替代方案在這裡(會員 🔒)
Google 關閉 goo.gl 短網址!去中心化替代方案在這裡
先來宣布一則好消息。最近我收到天下文化的邀請,擔任《Read Write Own》這本書中文版的審訂者。區塊勢曾分別在文章、Podcast 都討論過這本書,作者 Chris Dixon 在書中以網路發展的三階段當成開頭,說明為何區塊鏈是下一代網路。這個寫法相當對我的胃口,相信也是區塊勢讀者喜歡的說故事方式。

身為同時看過英文版、中文版的人,我推薦所有人都要買中文版。即便你已經看過英文版!為什麼?因為翻譯太讚了。這本書的譯者劉維人把許多 Chris Dixon 提出的理論翻得好懂又好記。舉例來說著名的 Attract-extract cycle 理論,之前我都將它翻譯成「吸引和榨取循環」,但劉維人翻成「韭菜循環」。我看到的當下真是讚嘆不已!
沒錯,這就是韭菜循環。劉維人用更少的字,傳遞更精準的概念。非常厲害。光是這個「韭菜循環」就足以讓你未來在跟朋友討論時省力許多。這本書預計在 7 月 31 日開賣,推薦你先到各大購書平台預購起來。進入正題。這篇文章討論 Google 宣布關閉 goo.gl 短網址服務,以及去中心化的替代品。
Google 短網址
你有建立過短網址嗎?這串網址是維基百科的介紹頁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URL_shortening」,如果把它縮短為「https://w.wiki/U」,就簡潔、好記得多。
2000 年代社群平台起飛,創新的短網址服務也跟著出現。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縮網址服務,例如 Bitly、PicSee 或功能陽春的 PPT。Google 的縮網址服務 goo.gl 更是許多人愛用的小工具,根據 2009 年服務推出時的公告:
隨著社群平台例如 Twitter 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頻繁在網路上分享連結 ... 縮網址服務是將比較長的網址壓縮成比較少的字符,方便與他人分享。尤其推特對推文設有字數限制,短網址替你把空間省下來表達更多內心想法,這就是人們用它的原因。
縮網址不只美觀,還是一種行銷利器。例如蝦皮會創建 sho.pe 短網址,把帶有折扣碼、追蹤標記的網址包裝起來,以免網址太長,影響人們的分享意願。對企業來說,短網址不只關乎品牌形象,有時也是永久連結,無論實際網址怎麼變,只要定期維護縮網址清單,就可以避免網址失效。但前提是縮網址服務不會關閉。
多數人認為大公司的服務比較可靠,事實不然。上週 Google 宣布將在 2025 年 8 月 25 日全面終止 goo.gl 縮網址服務。過了那天,所有的 goo.gl 短網址都會變成「404 錯誤頁面」。
最後通牒
根據 iThome 報導:
Google 本周宣布,即將在明年的 8 月 25 日關閉 goo.gl 短網址的連結能力 ... Google 在 2009 年推出的 goo.gl 一直是市場上熱門的短網址服務之一,Google 在 ... 2019 年關閉 goo.gl 服務,代表使用者無法再建立基於 goo.gl 的短網址,但既有的短網址依然能夠連結至正確的網站。本周的宣布意謂著從 2025 年的 8 月 25 日開始,輸入基於 goo.gl 的短網址將無法再連結至正確網站,而只能看到 404 錯誤頁面。
為什麼 Google 要關閉短網址?台灣縮網址服務商 PicSee 的共同創辦人方選分析,短網址服務衍生出了棘手的詐騙問題,不過最後一根稻草還是因為不好賺錢。現在 Google 已經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使用者再不搬家,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但是要在網路上搬家,並不比物理搬家輕鬆。
縮網址服務就像是一本網址的電話簿。本子裡記錄原始網址、短網址的對應關係,進階一點還會有創建者、到期日等資訊,不過最完整的「電話簿」只存在 Google 自家電腦,有些欄位還可能是 Google 獨有。
Google 會說:「使用者可以自行匯出短網址列表,把對應關係通通帶走」。
Google 看似有誠意,但如果沒有其他縮網址服務提供匯入功能,使用者打開檔案後,恐怕還是得一個一個手動輸入,重新建立短網址,然後再回頭修改多年前的原始貼文。光用想的就累。如果以前有請網紅幫忙導流,或是下廣告在別人網站,現在還要回頭請對方幫忙修改嗎?想到這裡,所有人都會覺得乾脆算了吧。
積非成是就是 2024 年的網路日常。提供服務的大企業也看準這點。不管是部落格、相簿或是網路硬碟,即便紅極一時也難逃關閉的命運。使用者只能被迫一次又一次捨棄掉自己的數位足跡。
看到 goo.gl 即將關閉,網友們紛紛開始整理替代方案。但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會沒人做去中心化的版本?」結果還真的被我找到一款去中心化的縮網址服務 —— Slugs —— 只是使用者少得可憐 😂
去中心化的縮網址
Slugs 翻譯成中文是蛞蝓或鼻涕蟲,但它其實是新聞業的術語,代表一篇文章的簡稱。下方是一則 CNN 新聞連結,最後面這段就是網址的「slug」。一看就知道,報導在 2024 年 7 月 22 日刊登,內容和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選有關。
https://edition.cnn.com/politics/live-news/joe-biden-election-drop-out-07-22-24
Slugs 主打的是鏈上縮網址服務,透過智慧合約來管理短網址註冊,並把記載原始網址和短網址對應關係的「電話簿」放上區塊鏈。實際操作一次最清楚。下圖是 Slugs 的首頁,使用者必須先連接錢包才能使用。

畫面中有兩個空白欄位,分別是用來貼原始網址、指定特殊短網址。假如不指定特殊名稱,創建短網址的費用是 0.05 美元等值的 ETH,約 1.5 元台幣。雖然不是免費,但價格相當親民。操作的 gas fee 也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計。付費完成之後,Slugs 會將短網址秀在頁面上。例如你正在閱讀的這篇文章短網址就是 https://s.box/HNZctXDU
特別的是,Slugs 還會鑄造一款代表短網址的 NFT 轉到你的錢包,未來這個短網址就專屬於你。短網址的持有者可以透過 OpenSea 這類的 NFT 交易市集轉賣給其他人。假如你買下我的這個短網址 NFT,你就成了短網址的主人。只要回到 Slugs 網站連接錢包,就可以重新編輯短網址的原始連結、重新導向。

這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短網址交易市場。以前人們買賣的是 Web2 的 DNS 域名,或是 Web3 的 ENS 域名,Slugs 將兩者混在一起,表面上是大家最熟悉的 Web2 短網址,背後卻是代表數位擁有權的 Web3 NFT。它幫助人們無縫接軌,以極低成本享受去中心化的好處。
Slugs 一旦上線之後就會在區塊鏈上永久運作。即便開發團隊不再維護,只要 Slugs 繼續持有 s.box 這個域名,人們創建的短網址就不會斷裂。
理論上,Slugs 應該要在 goo.gl 宣布全面關閉的這幾天大紅大紫才對。但根據鏈上活動儀表板 Dune Analytics 的資料,Slugs 在過去幾天的使用量都是個位數,全球幾乎沒人注意到,更不用說知道它有潛力成為 Google 縮網址的去中心化替代品。
雖然 Slugs 的短網址管理介面還很陽春,產品的進入門檻也比其它同類型產品高,但如果你已經厭倦數位搬家,或是想實際體驗短網址 NFT 的鑄造、轉移,不妨透過我的 Slugs 推薦連結動手試試看這款去中心化的縮網址服務。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或收藏 Writing NFT 將這篇文章加入自己的 Web3 紀錄。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成功推薦一位朋友付費訂閱,你也能免費獲得 1 個月的會員資格延長。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