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產業的世代交替正在上演,礦機龍頭比特大陸最近股票上市失敗,而知名交易所 Coinbase 則運用替投資人代管資金的優勢,開始佈局權益證明的挖礦市場。未來人們可望不需要礦機,就能挖到以太幣。
台積電曾因為代工挖礦晶片,賺了不少錢。但是當區塊鏈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時候,硬體廠商也會受到衝擊。而且這個影響是現在進行式,而不像量子電腦還要十年,以台積電為代表的硬體廠商應該怎麼面對區塊鏈的快速變化呢?
台灣政府拍賣第一筆比特幣,雖然因為價格太高而流標,但是做法值得讚許。幣價持續低迷,但是高階礦工已經可以重新開機了,你知道為什麼嗎?最後,價格穩定幣是熱門的創業題目,但是網路上幾乎沒有人討論發行穩定幣的長期策略,究竟是什麼。
幣價下跌,導致礦工紛紛拋售礦機求生。與此同時,美國州政府宣布接受企業以比特幣繳稅。這一來一回之間,代表什麼意思呢?
最近區塊鏈領域最受關注的事件,是比特現金區塊鏈(Bitcoin Cash)的硬分叉,以及伴隨而來的幣市大跌。多數人對比特現金並不熟悉。這也讓人更好奇,為什麼這個相對陌生的幣,能夠在短時間內掀起波瀾呢?今天我就先從比特現金從何而來開始說起。
全球最知名的礦機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上週在香港遞交招股書,準備股票上市。為什麼比特大陸是選擇用 IPO 發行股票,而不是用 ICO 發行代幣呢?除此之外,多數人對比特大陸這間公司並不熟悉,有的人認為它是區塊鏈公司,有的人認為是人工智慧。到底比特大陸是如何遊走在這兩個熱門領域之間?今天我藉由這份長達 438 頁公開招股書帶大家認識比特大陸,接著我會分析比特大陸的 3 個成長天花板,以及申請上市背後的意義。
今天討論兩位知名經濟學家對密碼貨幣的觀點,分別是台灣央行總裁,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央行總裁明確提出了 7 個區塊鏈的瓶頸,但我認為這並非保守的表現,而是溝通的開始,溝通需要的是時間。
麥當勞推出限量版實體紀念硬幣,雖然和區塊鏈技術完全無關,但是有助於建立大家對於「幣」的認識。比特大陸預計年底 IPO,但如果你還以為它只是一間礦機製造商,那可就太低估它了。Telegram 推出數位護照的半成品,目前暫時將大家的個資放在企業雲端資料庫上,資料安全性還有待驗證。
比特大陸才剛推出新款的專用挖礦機,開發社群馬上宣佈修正挖礦機制。礦機公司其實是站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反方向,幫助資本雄厚的企業或個人獲取更多算力,讓區塊鏈更趨向集中化。但是,礦機公司的好日子也不多了,因為工作量證明終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