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塊鏈高峰會上週在台北舉辦,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一場辯論會。全球關心區塊鏈發展的人們,都希望從正反兩方的辯論中,歸納出自己的一套客觀見解。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在餐桌上,客觀地討論區塊鏈。
最近區塊鏈領域掀起一波「實體化」的浪潮。這集節目我邀請 Pundi X 的副總裁 Peko,來聊聊 Pundi X 所打造的一系列硬體產品,包含卡片、POS 機以及未來將推出的區塊鏈手機。
上週金管會提出證券型代幣(STO)管理規範,這是亞洲第一。這篇文章說明 STO 跟你我有何關係,並分別討論管理規範有哪些改進之處,以及為什麼應該要給金管會一些掌聲。
由讚賞公民基金會所打造的讚賞公民生態系,是今年新創加速器 AppWorks 在十幾個傑出團隊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區塊鏈應用。使用者完全不需要懂區塊鏈,就能幫助創作者獲得小額收入。反過來說,創作者只要綁定好錢包,就能開始賺取創作收入。
透過 ICO 發行的代幣算不算證券,是區塊鏈領域的老問題。過去一年來,凡是被美國政府點名的企業,都會馬上低頭認錯並尋求和解。但是,最近有一家企業堅稱自己發行的代幣不屬於證券,並對外募資準備與美國政府對簿公堂。
繼 COBINHOOD 之後,又一間交易所創辦人與投資人對簿公堂 —— 幣安與紅杉資本。由於雙方都是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更值得注意。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將能讓人們低門檻享受金融服務,同時讓微型支付變得普遍。
美國政府在上週發布眾所期待的 ICO 指南,公開說明政府對非法 ICO 的執法標準。不過,許多專家閱讀這份 ICO 指南後,都發現其美中不足的地方。
若要排名 2019 年討論度最高的幣圈名詞,「IEO」肯定是目前的冠軍。但是,從未有人保證 IEO 穩賺不賠,為什麼投資人卻都趨之若鶩呢?
國際上三家大型交易所 Bittrex、火幣和 OKEx 最近分別高調宣佈 —— 新增 IEO 業務,也就是讓代幣在交易所進行 ICO 募資。我認為 IEO 可能會是 2019 年的一股新興潮流。
發行證券型代幣(STO)是新潮的概念。我認為它不是詐騙,而是新創公司和台灣的機會,金管會與立法委員也已經動起來。目前缺的是新創和政府之間頻繁對話,共同訂出一套 STO 的遊戲規則。